瘴疠,因为其在中国古代时对人民的危害性可与瘟疫相提并论,而得名为“瘴疠”。
瘴疠流行地区在我国南方广阔地区,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人民的一大顽疾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瘴疠一直被看做是与人的灾难状况无关的一种自然现象,清代医学家钦定瘴疠流行区为"五湖四海"、"沟渠、坑洼、瘤疣之地"。
1955年,在中国卫生部“三病四防”的指导方针下,全国开始广泛开展瘴疠防治工作,采取前期抗疟治疗、化学防治等手段,后期应用新型杀虫药剂、简易药浴和瘴疠苗接种,现在我国瘴疠发病率已大幅降低。
瘴疠虽已得到了控制,然而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。瘴疠依然与贫困、营养不良等问题相互关联。如今,瘴疠的防治已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,更应该从更深入的角度探究瘴疠与环境、文化等因素的联系,帮助人们认识到瘴疠不仅是一种疾病问题,还牵涉到贫困和公共卫生等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