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船底顶”这个词在中国南方是非常常见的,据史书记载,早在唐代就有了“底碾船商”的文字记载。当时的水路交通主要靠人力艘船,而底碾则是一种千古不变的通行方式。船工们在水边的平地上定了位,制作成一个巨大的磨盘,再将船底靠在上面,人力推动船只碾过,这样便可以修补磨损的部位,也能够清理船底的杂草,避免碰撞险情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底碾逐渐消失,但“船底顶”这种修船的方式却被保留下来,并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社交活动。当地人常常会将这一活动作为结婚、搬家等喜庆的场合举行,因此“船底顶”中已渐渐融入了浓郁的地方文化元素。
与底碾相比,现在的“船底顶”不再使用平地,而是将船底垫在路边的瓦片、沥青等坚硬的路面上,再将整个船底由工人推修。这种做法效率更高、更加省力,而且可以更好地避免对路面的损害。
今天,“船底顶”不再是修理船只的唯一方式,但是它却成为了中国南方独特的文化现象,成为当地人自豪和群众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