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狡兔三窟”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,它的意思是比喻一个人在行动、思想上有备选的计划和余地,具备应变能力。那么,这个成语的来源又是什么呢?
狡兔三窟这个成语源出于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狡兔三窟,举世皆知。”狡兔指的是楚国一位叫"共桓"的人,秦国的大将王翦曾想杀掉他,于是派人围堵他的家。而共桓却在自己的床头放了一只形似自己头发的兔子,亲自穿过敌人的包围圈,行动自如,敌人却没有发现。于是,平安逃脱了。这就是狡兔第一窟。
后来,他又在秦军追捕中钻进一条水里,利用水中的芦苇装出自己的形似欺骗秦军,脱离险境。这就是狡兔第二窟。
最后,在同秦王嬴政宴会的时候,他突然开除宾服,将衣服输给有求于他的客人,脱变而逃,获得了救赎和避难。这就是狡兔第三窟。
所以,“狡兔三窟”不是指一个人可以躲进不同的窝里,而是指有过三次躲避危险的经历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换一个思路,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。只有具备了多种应对策略,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。